心中没有学科体系就敢写论文?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就事论事
2020-09-07论文技巧论文模板屋6534°c
A+ A-读博士,得写论文,对吧?天经地义的事儿啊。可是,有的同学——尤其是跨学科考博的同学,写出来的论文就特别像是本科生期末考试最后那道大题似的,中规中矩一点不出错可也一点灵气都没有。比如,让他写个“论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义务”,这位同学能把所有跟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搜集起来整理一遍,从上车前环绕车体一周到通过无红绿灯路口前瞭望再到盘山路要鸣笛通过……完了。你问他有啥见解?没有。更可怕的是,还有的同学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比如,让他研究一下国际法上产业政策的合法性(这个题目真的能写,但不容易),这位同学两手一摊:老师,我没思路!我搜过了三国法数据库,里头没这四个字!
以上两类同学,如果没遇上个好导师,博士期间的论文很可能要废。不过,咱们还得多问一句:这个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为啥有的同学拿到一个题目就文思泉涌下笔千言,而有的同学就啥啥想不出来?当然,这可能与个人天赋有关,有的人就是不擅长从事任何创造性劳动。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位同学,很可能心中没有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拿到一个题目,没法把这个题目放到适当的位置去总体思考。
举个例子,上面那个“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义务”,如果你拿着这个题目去问驾校师傅,他能怎么回答?这位师傅估计心中瞬间冒出来无数科目三考点,对吧?那么,如果你拿着题目去问你的刑法老师呢?他会习惯地把题目扔进刑法分则的N个罪名当中去分析,然后告诉你,驾驶员违反了什么义务构成交通肇事罪,违反了什么义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你拿这题目去问你的民法老师呢?你很可能会听到“合理人”标准啊。
对,以上三种问题分析方式,其实都是“体系性思考”的方式。即,拿到一个题目,先去跟你头脑当中的学科知识体系套个近乎,看看这个题目究竟属于学科知识树的哪一枝;然后,先从那一枝开始分析,逐渐延伸至相邻的法律关系,比较异同;再延伸至异国同类法律,进行比较法研究。最后,列提纲,写作。这样的论文,才不空洞,也不流于就事论事。而很多博士生,尤其是跨专业考进来的博士生,缺的未必是对那个小问题的了解,而是,对整体知识树的建构。这个知识树,甚至不限于本二级学科的知识。举个例子,哪位研究国际法的敢说自己一点不懂民法呢?
因此,对于写不出论文的博士生同学,我给出的建议,往往并不是对“某个小问题”去认真研读,而是找出那个小问题所在的更广阔的的学科背景,建议这位同学先完善整体知识结构。正如某人脚痛,真实原因很可能是尿酸过高引发的痛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无助于这位同学的学术发展。正如眼科医生在本科阶段同样要内外妇儿全学个遍,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能支持持续的学术产出。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感觉“提起笔就不知道写啥”的同学,请务必去找你的导师,请他给你推荐些书目,把学科基础打牢喽。以及,某些读了博士却被导师揪去听本科生课程的同学们也请不要认为导师小看你了,没准,这也是你导师在变相帮你种好知识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