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 正文 掌握技巧,论文不难!

你基础不好,照样可以写论文啊!

2018-12-30论文技巧论文模板屋4358°c
A+ A-

每一个博士生一入师门,相信被导师唠叨的最多的就是“赶紧写论文”。不过,也有些博士生,都读了一年了,博二再见面,一问,刚写了半篇。为啥?“老师,我基础不好,我是跨专业考上的,此前没有研究过***法,我得补基础……” 

其实,“基础不好”,倒真的不是啥稀罕事儿,甚至不仅仅出现在诸如国贸硕士考国际法博士这样的情形。事实上,除非是某导师的硕士生直接读了该导师的博士,否则,可以肯定的说,每个博士生考上来,都会面临基础不好的问题,即,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法和导师的知识体系对接。比如,国际公法方向的硕士,跟了个国际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导。或者,更细一点儿,国际贸易法方向的硕士,跟了个国际投资法方向的博导。导师做的你不懂,导师讲的你不理解,不是学生基础不好,难道要怪导师太渊博?因此,也正是因为“基础不好”太过于普遍,所以,才真的不建议在宝贵的博士三年时间里,用宝贵的一年时间去专门“打基础”。除非,真的是跨一级学科考博,读了国际私法的博士却不知道啥是胡伯三原则;读了民法博士却连王利明是谁都没听说过。(不过,这种神人估计也不会被博导看中,是吧?)

那么,真的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导师的无法对接,咋办?

首先,“对接”还是必要的,不然毕业论文真没法写。我就曾遇到过跟了商法导师却非要写民法论文的实例,结果,博士论文的后半程基本上是自学为主。因此,即便不考虑博导他老人家是不是愿意带一个坚持自己研究方向的学生,就算为了能够获得指点,跟导师对接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次,咋对接?两条路,让导师推荐书目、听导师的课。书不能乱读,否则太浪费时间。导师让读啥必须得读啥,导师就此方向写过的论文当然更得精读。课当然得听,不论本科生研究生的课都得去听听。这也不仅仅是为了“补基础”,也是因为,搞不好哪节课你的导师兴致来了,就会抛下课本谈谈某问题的最前沿内容。这东西学来了得少走多少弯路?

第三,所谓的“对接”,可别像本文开头那位博士那样,真的拿第一年时间去专门读书,这无疑是把博士当成本科读了。那么,读书时应当做点啥?

其一,学习写作。比如,读完一本书,写个书评;读完十篇论文,写个文献综述。写完之后拿给导师看看,不仅能证明你很勤奋让导师放心,也能让导师就写作方法给点意见。第一年书读完了,也学会写论文了,多划算?

其二,以输出带动输入。一本接一本的读书多无聊?读多了还像熊瞎子掰棒子,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更高效的方式,是先跟导师要一个题目(比如听到导师上课谈某个热点问题,你赶紧凑上去问问导师能不能写),围绕这个题目去读书去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往往研究一个前沿问题,能带动一大片基础知识。

下面,我来举个例子,模拟一下整个进程。2017年,欧盟通过了反倾销调查新条例。导师在课上讲到了这个条例,提到条例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处理。

于是,你去问导师:老师,这个可以写论文吗?

导师:当然可以啊!

于是,对贸易救济一窍不通的你,首先,去读了一本贸易救济的教材,弄懂了反倾销的一般做法。(此处出产读书笔记十页)然后,去读了几篇关于中国入世的论文,搞明白了“第15条”是咋回事。(此处出产文献综述一篇)随后,阅读了欧盟2017年新条例,就其中几个新概念搜寻了相关案例,清楚了这个条例是如何针对中国的。

然后,你去写了一篇文章,对该条例进行了评述,拿给导师看。导师很高兴,建议你修改后投给某杂志。

最后,你又去看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一个最新案例,惊喜地发现,你已经能够明白,这个案例为啥违反WTO规则了!你再也不是“基础不好”了!

本文虽然说的是博士,但对硕士、本科生乃至所有写论文的人都有参考价值,写论文先要有写的想法!

  选择分享方式
未定义标签

发表评论

选填

必填

必填

选填

请拖动滑块解锁
>>


  用户登录